复星医药:年内耗资近4亿元回购,一季度业绩承压
复星医药持续回购股份

复星医药(600196.SH)近日公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收市,公司A股、H股累计回购金额分别为3.48亿元人民币、0.48亿元港币。

2025年1月,复星医药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议案,拟回购A股不低于人民币30,000万元且不超过60,000万元(均含本数)、回购H股股份不超过公司H股总数的5%。

近期披露的2025年一季报显示,复星医药业绩承压,营收同比下降7.2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2.56%。公司表示营收下降原因主要是由于受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续标及部分地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开展的影响。

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7.26%

公开资料显示,复星医药直接运营的业务包括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并通过参股国药控股覆盖到医药商业领域。

近年来,复星医药收入增长承压,2023年和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5.81%、0.8%。盈利方面,公司2023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48.08%。2024年恢复增长,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3.14亿元,同比增长15.1%。

2025年一季度,复星医药实现营收94.2亿元,同比下降7.2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下降32.56%。

复星医药表示,一季度营收下降主要是由于受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续标及部分地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开展的影响;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原因主要包括(1)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2024年下半年新增运营及筹建多家康复医疗机构,开业前期固定开支较高;(3)于2024年第四季度并表的复星凯瑞尚处于投入期,对其持股比例的增加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亏损相应增加。

制药业务增速放缓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复星医药来自制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0.43%、10.53%、18.62%。制药业务为复星医药的核心业务,包括三大业务:创新药业务、成熟产品及制造业务以及疫苗业务。

根据财报数据,2022年为复星医药制药业务营收高点,达到308.12亿元,此后的2023年、2024年制药业务营收均同比下滑。其中,公司2024年制药业务收入为289.24亿元,同比下降4.29%。

按照主要治疗领域划分,复星医药2024年的制药业务收入中,来自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心血管系统核心产品的收入分别为80.85亿元、19.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84%、14%。公司来自其余治疗领域的收入均同比下滑。

2024年,复星医药制药业务销售额过亿的制剂或系列共49个,其中4个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包括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肝素系列制剂。

复星医药的创新药布局围绕三个核心平台展开:复星凯瑞、复宏汉霖和全球研发中心。复星凯瑞主要专注于血液瘤和自免领域的临床开发投入;复宏汉霖在单抗、双抗和 ADC药物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重点研发肿瘤治疗,尤其是实体瘤治疗的创新药物;全球研发中心则聚焦于小分子和小核酸药物,涵盖肿瘤、自免和慢病代谢等多个领域。

截至2025年7月14日,复星医药A股年内股价小幅上涨3.34%,市值约686亿元;港股年内股价上涨22.66%,总市值约463亿港元。

(文章序列号:1943608496591343616/CJT)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知识产权声明:面包财经作品知识产权为上海妙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相关文章
专题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