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卡时代(VUCA),这四个字代表了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四大挑战:易变性(Volatile)、不确定性(Uncertain)、复杂性(Complex)和模糊性(Ambiguous)。在这个时代,企业身处的环境充满变化和不确定,问题错综复杂,未来难以预料。
当“乌卡时代”来临,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出险进入攻坚阶段,新的思考也随之而来:什么样的组织可以穿越周期,为什么龙湖成为行业样本?
这个以地产起家的企业跨越周期桎梏,进入存量时代时又如何锻造长青基因,将经营能力转化为新发展模式的不竭能量?
在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期财报中,龙湖用“三昧真火”——从稳定的基本盘,到现金流为王的增长盘,再到拥抱AI的创新价值延展,层层解锁其跳出传统房地产行业种种限制的新模式密钥。
基本盘与时俱进
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着重提及了“城市更新”。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箭在弦上,房地产企业自身的转型也在加速推进。
作为首批响应“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头部企业,龙湖通过“开发+运营+服务”三大业务板块,以“智创空间,智享服务”全新战略,构建了区别于传统房企的差异化优势。
2025年上半年,龙湖集团开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54.8亿元,交付物业总建筑面积为352.7万平方米。
其中,龙湖集团实现地产开发合同销售金额350.1亿元,并表回款率超100%;分区域看,西部、长三角、环渤海、华南及华中区域销售金额在全集团占比分别为28.1%、26.5%、23.5%、12.0%及9.9%,一二线城市销售占比约90%。
上半年,龙湖集团在全国36座城市交付近4万套房源,交付满意度超过90%。
在保证偿债安全的前提下,龙湖还是“稀有”的拿地民企之一。上半年,龙湖集团于上海、重庆、苏州、贵阳4座核心城市获取4幅土地,新增土储总建筑面积24.9万平方米,权益面积18.4万平方米。截至2025年6月30日,龙湖集团的土地储备合计达2840万平方米,权益面积为2113万平方米。
坚守基本盘,龙湖主动摒弃对杠杆与规模的依赖,用全航道的正向现金流去降负债总额:
上半年,龙湖集团综合借贷总额为1698.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5.3亿元;在手现金446.7亿元;净负债率为51.2%,现金短债倍数为1.74倍,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56.1%,相关指标持续保持在“三道红线”绿档。
截至目前,龙湖年内已累计兑付债券本息合计约145亿元,2025年内到期的债券已全部偿还完毕。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龙湖的平均融资成本降至3.58%,平均合同借贷年期延长至10.95年,达到了历史最优水平。
另外,在龙湖集团的有息负债中,银行融资占比达87%,外币债务占比降至14%,100%已做掉期,完全规避汇兑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龙湖集团的债务规模成功下降,债务周期变长,负债偿还的节奏与获得经营收入的节奏相匹配。
龙湖管理层在业绩会上指出,早在三年前龙湖提前踩刹车、降负债,压降有息负债400亿,到今年底再降200亿,“我们用三年半的时间把债务的最高峰度过去了”。
恪守财务安全底线,龙湖已是民企中的楷模。
增长盘持续“造血”
诚然,企业发展并不是一个线性单向的过程,除坚守基本盘之外,唯有更积极的进取,才能冲出周期性波动的掣肘。
回望过去三十年中国楼市的跌宕起伏,从1993年海南房地产泡沫,到2008年金融风暴,再到2014年楼市再次低迷,随后房价起跳,到2017年史上最密集调控政策出台,直至今日构建新发展模式。
——可以说,没有哪一个行业像房地产行业一样经历如此多的政策调控和“起承转合”,也没有哪一个行业如同房地产业一样在波动中依然庞大,仍固守“支柱产业”的坚实地位。
龙湖,保持企业经营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关键在于最早将“开发+运营+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形成完善的闭环生态链,其中由商业投资、资产管理、物业管理、智慧营造四大航道构成的经营性业务坚定构成增长盘,因此带动整个集团滚动向前。
2025年上半年,龙湖集团运营及服务业务合计实现收入132.7亿元,占比达到22.6%,创历史新高。
这种“正向现金流”的反哺较之于高杠杆、高周转的传统开发路径,更加长效和稳健。
上半年,由商业投资、资产管理组成的运营业务不含税租金收入为70.1亿元,同比增长2.5%。
商业投资航道上半年租金收入同比增长4.9%至55.0亿元,出租率保持97% 高位。与此同时,龙湖商业有效锁定高消费力客群,营业额、客流均实现双位数增长,整体营业额同比增长17%,日均客流同比增长11%。
更为重要的是,在商业投资航道的运营过程中,龙湖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且系统的经营体系。这种体系通过细分合作伙伴、标准化管理流程,确保龙湖商业在市场中持续健康发展,并成为行业效仿的标杆。
纵观龙湖商业的核心价值,一是坚定聚焦一二线高能级城市。例如,上半年龙湖在南宁布局的首座天街——龙湖南宁青秀天街提前一个月开业,出租率超95%,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
据财报,上半年龙湖商业累计开业运营商场达89座,覆盖全国24座城市,运营总建面达943万平方米。
二是龙湖商业品牌本身的吸附力,数据显示,龙湖合作品牌超7300家,战略合作品牌超400家,以“一店一策”的差异化运营思路,持续输出独有的创新消费场景与体验。而这种稳固的差异化体系,正是龙湖商业的流量基础。
此外,龙湖资产管理航道旗下的长租公寓、产业办公、服务式公寓、活力街区、妇儿医院和健康养老六个业态协同发力,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5.1亿元,通过优化资产配置与运营效能,实现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的双提升。
物业管理业务上半年总收入达55.3亿元,累计管理项目约2200个,在管面积约4亿平方米,外拓占比约60%。回归“服务成就满意,满意带来价值”的业务本质,龙湖智创生活持续强化空间服务能力,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商企服务方面,龙湖智创生活不仅新获取了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杭州亚运村媒体村商业综合体、西安未来之瞳、成都宽窄巷子等地标类项目,还包括小米、华为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业务范围涵盖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互联网等行业,让龙湖“无处不在”。
在“蜂拥而上”的代建赛道上,龙湖的智慧营造业务完整集成龙湖全业态开发经验及数字科技能力。2025年上半年,龙湖龙智造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65%,上半年新增代建面积852万平方米,代建销售额达84亿元,交付面积122万平方米。
龙湖管理层坚定表示:“面对市场上不合理的报价,坚持产品价值的创造,才是龙智造航道的生意逻辑,而不是去拼低价和不理性的费率。”
相比之下,国内商业能称得上“IP”的并不多,原因在于大多数企业并未能形成完整的商业生态链。从天街到大资管,从龙湖智创生活到龙湖龙智造,多元化布局,每个领域皆为独立品牌及“IP”——龙湖的运营和服务能力可谓首屈一指,这也是促其增长盘成为活水之源的根本。
创新盘打开想象
事实上,企业成长是一个持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从0到1,在探索业务模式;从1到10,在探索规模化模式;从10到N,在于渐次打开平台生态的想象。
这也是龙湖三十余年发展背后的“三昧真火”:当第一曲线发展开始减缓时,提前建立第二曲线;当第二曲线实现正增长时,则敏锐拥抱变化,与时代同进,让企业更具活力。
着眼未来,龙湖主张以“一个龙湖直达用户”的生态价值及AI智能化赋能打造的“智创空间、智享服务”新战略构建起公司的创新盘。
龙湖管理层表示,今年结合AI,龙湖开始在内部做很多行业级的AI应用试水,从内部试水开始做,未来成熟了会通过龙湖龙智造的千丁数科对外输出。
今年年初,龙湖推出将各航道产品及服务集成一体的“龙湖”APP,标志着“一个龙湖”直达用户、深度交互平台的诞生。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龙湖”APP已接驳购新房、租好房、逛天街、享服务等全生态场景,实现全航道协同、多功能连通的服务闭环,为龙湖新发展模式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未来我们会把所有航道的会员,无论是高频商业会员还是中频的租客或是低频的买房客户,全部在一个会员平台上运营,服务好我们的这些客户。也希望能在未来,产生出一些新的业务机会。”
真正成功的平台或公司,本质上是一个“生态”,要做的是一方面带动供应方增长,一方面为需求方创造更大价值,在双向互动中积累更强大的创造能力。
显然,对于龙湖而言,以房地产为基本盘延伸出多维度业务主线,即使面对“乌卡时代”,与其说是一场危机,不如说是一场新生。
在国际上,亦不乏成功案例。譬如三井不动产,这家以租赁起家的日本地产企业,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年销售业务亏损达到781亿日元,但租赁利润为586亿日元,覆盖了巨大多数的经营亏损才得以顺利穿越周期。此后,经历了“周期教育”的三井不动产明确提出要进行业务模式转型,加强租赁业务,并将发展管理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中国,许多房企也开始多条腿走路。如持续蝉联销售榜首的保利发展,在2025年开始着手打造商业、物业两条新的增长线。据其2025年战略显示,保利发展将践行“三大主业”中长期战略规划,通过“不动产投资开发、不动产经营、不动产综合服务”引领行业新发展模式。
事实证明,龙湖之所以成为今天耳熟能详的“龙湖”,一是顶级的洞察能力,真正了解时代变化、人民需求,把握什么是当下“所需”;二是对未来的想象力,这决定了龙湖经营性业务的独特性;三是强大的技术投入和生态共创能力,并形成完整的系统工程。
龙湖的战略升级,本质上是经营智慧的淬炼。这一历程既体现了管理层对行业趋势的前瞻判断,也展现了企业战略执行的系统性和韧性。
对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的中国房地产行业而言,龙湖的故事无疑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为复杂多变的市场指引航向,推动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知识产权声明:面包财经作品知识产权为上海妙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